工信部等四部门:到2025年建立500家智能家居体验中心 培育15个高水平特色家居产业集群

时间: 2024-04-10 15:14:57 来源: 开云登录入口

  (原标题:工信部等四部门:到2025年建立500家智能家居体验中心 培育15个高水平特色家居产业集群)

  金融界8月8日消息 工业与信息化部办公厅等四本部门发布关于印发推进家居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通知提出,到2025年,家居产业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显著地增强,高质量产品供给显著增加,初步形成供给创造需求、需求牵引供给的更高水平良性循环。在家用电器、照明电器等行业培育制造业创新中心、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创新平台,重点行业两化融合水平达到65%,培育一批5G全连接工厂、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示范工厂和优秀应用场景。

  反向定制、全屋定制、场景化集成定制等个性化定制比例稳步提高,绿色、智能、健康产品供给显著增加,智能家居等新业态加快发展。在家居产业培育50个左右知名品牌、10个家居生态品牌,推广一批优秀产品,建立500家智能家居体验中心,培育15个高水平特色产业集群,以高质量供给促进家居品牌品质消费。

  (一)加快技术突破和设计能力提升。支持建立智能家居和重点家居行业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建设国家级、区域级和行业级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为家居行业智能技术突破和设计能力提升提供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测试、试验验证、评估诊断、产业信息、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人才培训、应用推广等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研究制定智能家居分产业链图谱,加快新材料、关键零部件、高精装备、基础软件等关键环节创新突破。搭建家居产业协同合作平台,加强关联行业在健康应用技术、智能家居集成、智能化解决方案等领域交流合作,促进产业联动创新。加强家居领域工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服务机构建设,以家居环境便捷、舒适、健康、安全为方向,提高家居一体化设计和集成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支持企业建立线上线下融合,企业、用户多方参与的开放式创新平台,提升商品市场契合度。

  (二)加快标准相互连通和融合创新。加快智能家居领域标准体系建设,开展从单品智能到设备互联再到场景互通的基础标准研究和标准应用示范,促进产业互信、互联、互通发展。对家居场景涉及的多产品开展跨领域融合标准研制,形成卧室、厨房、客厅、卫浴、书房等系列家居环境标准,支撑多场景个性化家居体验。加快智能家居数据采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等处理环节安全标准研究,强化数据安全保障。优先推进家用电器、家具、照明电器领域针对婴童、老人等特殊人群有关标准制修订。鼓励制定快速适应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家居领域团体标准。支持重点行业热情参加国际标准制修订。

  (三)推进家居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提升。加强智能家电、绿色家具、智能照明等重点产品与国际高品质的产品质量比对,支持企业瞄准先进标杆进行技术改造,提升产品质量。强化家用电器、灯具、床垫、儿童家具等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查处力度,切实维护消费者、企业的合法权益。开展家居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强化企业质量文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产品质量控制和工艺改进,不断的提高行业整体质量水平。加强质量管理数字化创新与应用,带领企业利用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方法开展仿真优化、验证评价、智能在线检测和智能化设备管理,提升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推动家用电器、家具行业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提振消费者信心。

  (四)深化推进产业数字化。围绕研发设计、计划调度、生产作业、仓储配送、质量管控、营销管理、供应链管理等重点环节,推进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技术深度应用,实现需求敏捷感知、敏捷供应、精益生产、精细管理。支持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建设推广特色型工业网络站点平台和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数据互通、信息交互、生产协同、资源共享。推动重点行业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全过程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强化网络安全保障,培育一批家居领域国家级两化融合、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和优秀应用场景。

  (五)深入推广新模式新业态。鼓励企业建立消费者体验中心、在线设计中心等,全力发展个性化设计、用户参与设计、交互设计,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升级需求。支持企业组织基于消费数据的客户的真实需求挖掘、产品研制、智能生产和数据增值,建立柔性化生产系统,推广因需定制、反向定制等新模式,实现供需精准对接、高效匹配。在家居领域培育发展共享制造平台,推动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共享集成、智能协同。开展个性化定制典型案例征集,推广集成场景化定制、智能家居定制、全屋定制等系统解决方案,推动企业由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升级,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家居示范企业、平台等。

  (六)大力推行绿色制造。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加强绿色材料、技术、设备和生产的基本工艺推广应用。支持企业践行绿色设计理念,加大绿色改造力度,积极创建绿色制造标杆。加快家电制冷剂、发泡剂环保替代,加大家具行业低(无)挥发性有机物(VOCs)含量原辅材料的源头替代力度,推广水性涂饰、静电粉末涂饰、光固化涂饰等工艺和装备。积极推行家居包装材料减量化,采用环保可回收包装材料,提升资源利用水平。统筹发展和安全,指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范安全生产条件,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七)强化优质企业示范引领。加强跟踪服务和指导支持,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链主”企业,发挥其在技术攻关、要素聚合、上下游协作、生态营造中的支撑引领作用。鼓励跨行业强强联合,加强产品设计、研发技术、营销服务、资源对接等方面合作互补,引领家居产业融合发展和消费升级。引导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建立完善质量审核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供应商质量、技术、工艺、设备和人员的监督指导,不断的提高产业链供应链整体水平。在家居领域开展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作,支持建设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增强创新型企业引领带动作用。

  (八)推动产业集群升级。指导各地根据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因地制宜、因业布局,制定产业集群发展政策和配套措施。支持东部地区打造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地,加强国际创新成果交流和科技成果转移扩散,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引领辐射全国的标志性产业集聚区。支持中西部地区充分的发挥现有产业集群作用,快速推进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形成一批特色鲜明、服务平备的现代家居产业集群。

  (九)提升品牌影响力。持续推进重点行业品牌建设,带领企业加强品牌策划和宣传,鼓励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线验、会展、设计大赛等方式,创新品牌营销传播模式,提升花了钱的人品牌的认可度和忠诚度。顺应数字化发展的新趋势,推进行业资源整合和业态融合,组织并且开展智能家居品牌评价,加强成果发布和交流推广,培育家居生态引领品牌。支持举办国际家居博览会等活动,加强经贸合作和品牌推广。

  (十)增加健康智能绿色产品供给。编制发布升级和创新消费品指南,以智能、绿色、健康、安全为导向,深挖潜在市场,细致划分领域,细化品种,扩大市场供应,加强消费引导。积极开发节能、节水、环保、低噪声的绿色家电,传承推广传统中式家居文化,发展天然材质家居产品。不断的提高家居产品智能化水平,全力发展智能家电、集成家电、智能化多场景照明系统、功能化家具、智能锁具等产品。推进5G与智能家居融合,深化应用感应控制、语音控制、远程控制等技术方法,发展基于5G技术的终端产品。围绕健康消费需求和老人、儿童等重点人群,推动适老化家电家具、健康电器、生活服务类机器人等产品研发应用。

  (十一)培育智能家居生态。支持企业面向使用便捷、安全舒适的家居环境需求,在产品智能应用基础上,融合丰富场景与个性需求,拓展衣、食、住、学、娱、康、养等场景体验和增值服务。鼓励家居企业和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建筑及房地产企业加强信息交流、研发技术、标准研制、市场推广等合作,推动智能家居在家庭安防、智慧厨房、智能睡眠、健康卫浴等更多生活场景落地。规范智能家居系统平台架构、网络接口、组网要求、应用场景,推动智能家居相关这类的产品和数据跨品牌跨企业跨终端相互连通。支持智能家居技术与空间艺术融合创新,构建一体化、艺术化、智能化生活空间。

  (十二)实施家居产品推广行动。推动形成政府、协会、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等多方参与协同配合的促消费联动机制,开展网上购物节等合规可行的促消费活动,加大对绿色、健康、智能家居产品的支持力度。鼓励智能家居体验馆、智能电器生活馆、健康照明体验中心等新零售发展并向社区下沉,促进家居升级消费。推进智能家居与智慧社区共融共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智能家居应用推广与人才公寓有机结合,打造一批应用示范项目。鼓励家居企业与房地产商深度合作,共同打造科技住宅等居住空间智能化解决方案,推动智慧生活落地。

  (十三)推动绿色智能家居产品下乡。在家居领域大力推广绿色产品认证,鼓励电子商务平台、线下卖场设置专门版面及区域,加大绿色家居推广力度。拓展三、四线城市家居消费市场,支持企业结合线上线下、AI赋能和深度体验等场景构建,创新营销模式,提供一站式购物体验,促进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鼓励企业针对农村市场开发个性化、定制化、健康化智能绿色家电产品,通过新零售、农村电商等方式推动渠道和市场下沉,开展促销让利、以旧换新、以换代弃等活动,完善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促进农村居民升级消费。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线上线下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